top of page

景觀不只是「景」與「觀」而已

景觀發展源自於早期之私人庭園,直到「現代景觀之父」美國的Olmsted, Frederick Law.藉由紐約中央公園、華盛頓公園和舊金山金門公園之實踐、將景觀由貴族的奢侈品轉而成為一般普羅大眾可以享用的自然生活空間,改善了美國城市的生活品質,也確立現代景觀的定位與價值。景觀與建築一樣在創造高品質的人類居住生活環境,使人、建築物、社區、城市以及整個地球生態鏈都能和諧共處,所以它不只是「景」與「觀」-環境美質優化而已,而是從城市和國土整體的角度出發,包括公園、綠地、開放空間系統、城鄉景觀、道路、基礎建設、區域、校園、地産開發,和自然遊憩區、國家公園、國土資源的規劃設計、生態網絡、棲地保育、經營管理等,可說涵蓋人與自然環境關係各方面領域中的實踐學科。與建築類似,它必須整合的範疇也甚多,包括建築之外的土木、植物、都市設計、社會行為、人類文化、藝術、甚至自然、地理、生態、水利等,並且相互交叉滲透,與自然、人文、經濟、社會層面鍊結,更具人性的、多元綜理的環境空間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好」景觀的觀念也愈來愈成熟:大片面積單一的植栽種類與種植方式、超大無用的廣場、華而不實的多餘裝飾、無啟發性與特色的罐頭遊具……..,都被人摒棄。

作為一個有形、色、體的可感空間形態,在滿足使用功能、適宜性之美感觀賞性之外,也必須改善環境,更加入深層社會文化內涵,引發人的情感、意趣、移情等心理反映。今日城市景觀已成為城市競爭的主戰場,優質的景觀建設成為都市治理的表演舞台,不僅可以供市民享用,更可以凝聚人心、創造城市的榮譽感。何謂優質的景觀建設呢?下列幾個方向的發展是趨勢:一,更注重人性化、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感受。二,尊重地方差異,展現區域特色,體現人文關懷。三,尊重自然,回歸生態。四,面對都市老化與更新,展開工業空間、文化資產之保全與老屋活化再利用等。五,公共參與的社會設計、社區營造管理。

面對今日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異常的自然環境,人類必須深刻反省審視自身與自然的關係,在大尺度的規劃設計中尊重物種多樣性,維持動植物棲地,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生物群落,減少對資源的剝奪、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在城鄉開發中避免破壞性的土地使用與毫無節制的都市擴張,尊重自然、維護生態,節約資源並保持資源循環,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關聯的新秩序,為人類創造永續發展的生存空間。

澳洲對城市景觀設計一向很重視,強調其可持續性,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減少環境負荷,其景觀設計照顧人也照顧環境,尤其在打造孩童友善城市的目標下,自然兒童遊戲場成為其傲人的特色;遊戲場讓孩童爬樹、玩水、把自己弄髒或弄濕,作有點冒險的挑戰,與動植物昆蟲等自然連結,幫助孩子發展相關的五感體驗,值得我們多方借鏡,可詳本社出版之《玩遊戲,瘋設計》;本期特別邀請該書作者李怡貞博士策畫景觀相關主題,尤其就雪梨的都市更新改造作多面向完整的呈現,包括它如何在生態怡居城市的目標下進行都市綠色縫紉術、如何作雪梨港灣線的串聯、以及入口門戶的意象改造、及市中心公園、廣場、街道的串聯;另外也包括澳洲之外其他多國的景觀作法、案例,應該可以給我們有很好的啟發與參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