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品嘗建築的滋味

建築的靈魂是空間,建築的詩性在光影,建築的滋味在細部。

早期的建築以手工構築,造就了其工藝的特性;現代建築工業化、標準化的生產特性,滿足了住屋快速大量供應的需求,卻也失卻了建築的個性,鈍化了我們對於細部的感知;時至今日,轉而追求客製化和獨特性又成為人追尋的目標。

 

材料和構造有其物理特性,細部最早的產生應是為了保護材料結構的壽命長久,不致毀損或老化,以相對簡單的物理性處理方式對抗自然的破壞,維護並延長建築的生命。其遵循材料原理或構造方法反映在形式、細部,是真實的表達,也有人甚至把它歸之於道德的層次。此外,有故意做違反材料原理的構築方式,傳達創新的衝突或矛盾感,如玻璃的結構性、混凝土的輕盈感、或是結構異乎尋常的輕巧尺寸、超大跨距,因而表面看似單純的解答,其實蘊藏著高端的技術、耐人尋味的意義、以及不斐的造價,可以說是以低調嚴謹的外表予人背後深層的驚艷感。

 

細部既關乎建築的滋味,還是要整合在整體的空間中,才能加添空間作為建築靈魂的深度與厚度,細部藉由構築做媒介與空間連結,構築有其文化性和地域性,使人在記憶深處安身於社會之中。在全球化的現今,這個文化地域性的意義那些仍該被保留,作為情感與心靈的寄託,那些可被取代、或轉化、或昇華,可說是另一值得探索的議題。

 

當然,也有純粹美學的取向,以某種比例關係、或是單純的重複性,不具機能意義的直觀感受產生出內含的張力,使人產生想像空間,或是以美感、詩意、或文化意義、甚至神性來觸動人心;最有名的例子就是Carlo Scarpa,他的細部已超越形式,散發至空間氛圍,讓筆者難忘身處其作品中的浸潤感,至今仍夢魂牽縈。

 

構築更有其生態性,其對於土地與自然的連結正是今天永續環境觀念的基礎,相較於以人定勝天的狂妄自大做惟我獨尊的展現,粗暴的對待環境常伴隨著粗暴的對待材料與構築行為,當然也不可能有所謂的細節,中心違反與技術

展現出顯現有關於意義、

 

今天材料的發展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高性能混凝土

然而,僵化的採購制度、防弊消極的公務員心態仍然充斥在機關之中,

閉鎖的態度不夠開放

木構好不容易得到相關規範的制定,

本期感謝游瑛璋老師擔任特約主編,籌畫相關內容,探討不同材料的構築:竹、木、磚、混凝土、金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