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代銷-通往房屋不動產的大門

我們住宅房屋的價格常使人望而興嘆,其實它從來就不是單一因素決定,受到國際局勢、政治氛圍、經濟景氣、政策、市場、資金、需求等各方面的影響;數算臺灣房地產近四十年的發展歷史:第1、2波多頭是在1973-74年、1979-80年兩次石油危機造成物價上漲所致,後經7年的向下盤整,至1987-88年因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貨幣供給額大增,加上經濟快速成長,導致第3波多頭,之後經過14年的整理期,到2003年第3季房市復甦,持續11年至2014年下半年修正迄今。
 

房屋的預售制度起源於1953年底香港霍英東油麻地新樓建案時首創,稱作「賣樓花」;臺灣是1960年代後期由張克東先生「華美聯合大廈」開始,只是當時接受度並不高,至葉條輝先生於1971年成立「台北房屋」公司,在 1972年「宜家大廈」一案結合企劃與銷售的模式,開啟代銷產業的「公司組織」,其創立的「樣品屋」與「接待中心」的銷售模式沿用至今;可說台灣的不動產交易制度由成屋演變為預售屋,其中的關鍵即在預售屋代銷制度。

 

管理大師 Peter Drucker 曾說「行銷是在真正了解消費者後,提供合乎其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以自然達成銷售功能。」「行銷管理」乃是「透過計畫、執行、控制之管理機能從事市場之研究與分析,藉由策略、訂價、廣告活動、分配技術等一連串策略活動,來刺激及滿足消費者需求,並謀求創造互益關係。」

 

在筆者40年前初入行之時,代銷業之專業價值仍未建立,總覺得他們只會跟著市場潮流,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賺取可觀的佣金,但時至今日,代銷業也發展出整套的專業內涵:從市場消費者研究分析出客源客層,依據政經情勢、區域發展前景、基地本身條件、周邊工程或投資案、產品SWOT分析,作出產品定位與市場區隔,擬訂價格、推案時機、行銷目標與策略,並以價錢、地段、特色、格局、建材、工法、公設、付款方式、品牌等訴求其產品利益,尤其是銷售與廣告作業的企畫執行,以策略系統化的能力、說故事的能力擬定廣告策略主軸、作出媒體計劃、出場順序及頻率;並隨時依據效益檢討分析,調整修正銷售與廣告主題;甚至也會對住宅產品的規劃作出建議:案名、平面、立面、建築團隊、公設、景觀、燈光、建材……等。

 

過去市場景氣時,代銷業接案與銷售都很容易,各種代銷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近年來景氣不佳,代銷公司接案相對保守,不但個案執行時間拉長,換手代銷現象也更頻繁,甚至有許多遭到淘汰;有些建商也開始轉向自建自售,或者與代銷公司合作從包銷轉為包櫃、純企劃。隨著物聯網盛行,比價、消費交易資訊愈發透明,代銷業者因應潮流的生存之道,應歸納每個銷售建案的資訊,包括區域、總銷、總價、每坪單價、樓層等資訊,完整的歷史資料蒐集、大數據分析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的房價變動趨勢,做為房地產價格指數之規劃參考,行銷策略朝向資料庫行銷、網路精準行銷、關係行銷、體驗行銷之模式發展;大型化變成一種趨勢,不但要擴大專業、經驗累積,更要以求水平、垂直的整合以求生存。

 

本期感謝高名孝先生擔任主題企劃,早從四月開始即陸續訪談建築師、建設公司與代銷業者,從不同面向切入代銷之主題,期盼為這個以往較為專業者忽略的代銷業刻劃出較清晰的面貌。不論法令政策如何規定、景氣如何變化,人們還是得回歸對於住宅的需求,除了建築師、建設公司與代銷業者齊心協力規劃設計出宜人宜居的住宅產品外,優良的廣告行銷策略總是能打開房地產不景氣的緊箍咒,達到多贏的成果。

bottom of page